天文新知
科學家發現火星如熔岩般地形原來是泥漿
火星表面上擁有成千上萬貌似岩漿流的地貌,它們通常位於古老洪水沖刷區域,長達數百公里寬數十公里。先前從太空船影像中無法分辨這類地形是岩漿或泥漿所造成,一組歐洲研究人員模擬火星表面的泥漿運動,認為是水滲入地下,再次以泥漿出現於地表的現象。
該研究由捷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領導,在實驗室模擬火星的表面溫度和大氣壓力。他們在真空腔模擬火星低壓(7mbar)和低溫(-20°C)的環境,將泥漿注入後發現泥漿流動方式與地球完全不同。即使-20°C低溫,在火星低壓環境下水會立刻沸騰蒸發,並且移除泥漿的潛熱使泥漿快速凍結,形成如岩漿冷卻外貌。但是在地球的大氣壓力下即使同樣寒冷,泥漿結凍較慢也不會形成熔岩形狀。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冰凍泥火山作用也出現在穀神星上,在它的冰凍地殼下擁有水庫,穀神星表面神秘的亮點可能是冰凍泥火山噴發造成的,並塑造星球特殊外貌。相關論文發表在Nature Geoscience期刊(編譯/李瑾)
資料來源:phys. org